何时能以治理效果论英雄?

  2017-07-01 14:53:27  中华五金门户网   阅读:
何时能以治理效果论英雄?

  在近日由社环保产业研究院举办的首届环保企业总裁沙龙上,广东益诺欧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总监杨川坐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债券管理处处长高春霞边上。此时,他与农发行的距离很近,不到30厘米。

  但实际上,他的企业,与农发行等金融机构都相距甚远,即使在绿色金融的利好政策下,像这样的企业也很难得到农发行相关金融产品的支持。

  而金融部门也有自己的压力和考量。怎么降低融资成本?怎么选择对的企业?高春霞坦言,目前主要问题是金融成本过高,银行也试图通过发行绿色债券,降低融资成本,专项支持环保项目,从源头上把资金成本降下来。但现实是,绿色金融和产业界间依然存在错配。

  多年前,本报就曾呼吁,在环保产业发展上,英雄应该不问出处。但这几年,资本疯狂进入下的市场实际是外热内冷,国企、央企天生高富帅,获得的资源多,更易得到机会,得到信任;没有天生光环的企业想成为英雄越来越难。

  在此次总裁沙龙上,有专家直言,产业市场上现在这么多机会,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项目在你家门口,可你拿不到,为什么?因为央企、国企、上市公司有天然优势,地方政府愿意跟他们打交道,即使项目出现问题,也没有政治风险。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本不应该分出三六九等,许多大型企业,只是大在体量,没有核心技术,甚至缺乏专业技术队伍,核心竞争力模糊,这样的企业大量涌入环保产业,到底是好还是坏?

  刚刚发布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对环保产业寄予厚望,希望其发展成为先进产业,先进的意思首先是要成为领头羊,在供给侧改革中担当重任。

  但目前的产业内核,离先进的距离还很远,还面临着商业规则、行业秩序、低价竞争、行业自律等诸多问题。但更重要的是,要明确,国家需要环保企业贡献什么,这些应该成为衡量、选择企业的标准。

  目前产业界有两种声音,一方面期待着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期待着何时出现千亿级公司;一方面,行业分化,加速洗牌,自身结构调整升级加快。

  现在对企业,更多的看产值、增长率、利润率等财务指标,但光有这些指标,就能鉴别出好企业了吗?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给出的数据,全国有3.5万家中小企业,也有一些数据说是4万多家,总之,会有相当数量的企业未来会消失。

  试问,在资本大潮的冲击下,在大企业疯狂并购的现实下,在快速发展、快速变革的社会形态下,有多少企业能沉下来做小而美,多少企业能不忘初心,坚持创新投入,有工匠精神?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博天环境集团董事长赵笠钧也有这样的思考,他认为,整个行业都被资本大潮影响,如果都只比市值、比资产规模,这是一种悲哀,这个问题值得业界思考。作为环境人,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是更好地改善环境。

  在改善环境质量的大背景下,无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还是陆续出台的各项法规、与环保产业相关的各种规划,政策对产业发展如此利好,其实是希望产业界能成为改善环境质量的生力军。因此,我们认为,对环保企业的考核,应该将环境质量改善、环境效果作为重要指标。

  事实上,传统末端治理型的环保产业已是红海,但同时,大量的环境建设的需求,产业界还存在很多空白,所以,产业界急需提升供给侧水平,真正以技术立足,以效果立足。

  这个以改善环境质量为使命的行业,也急需建立环境绩效、环境质量改善指标体系,建立按效果付费,按效果衡量企业的评价体系,这应当成为判断企业是否有核心能力,是否能承担环境质量改善重任的重要标准,这才是企业的内功和内核。

  期待业界更多关注企业的环境质量改善能力,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引导产业真正健康发展。

电脑版 | 触屏版